金融是百业之首,银行则是金融之首。曾经居于金融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几乎汇集了金融领域最好最多的精英人才,也由此成为金融业的“黄埔军校”。
事实上,以上列举的高管,几乎都有来自各种层级的国有银行的工作经验。正是在国有银行所积累的经验和专业能力,成为其职业履历不断提升的资本。而国有银行讲究论资排辈,上升通道固定而有限,每上升一个行级梯度,难度不亚于登天梯。
“国有银行的职业天花板是清清楚楚看得见的,特别是对于基层和中层干部。”民生财富投资管理公司副总裁李群表示。“国有银行的岗位设置都是固定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萝卜走了,才能腾出坑来。”一位来自国有银行的爱钱帮业务总监如是形容。
应届毕业生进入银行通常是从柜员做起,继而是大堂经理,然后依照能力、人脉关系和岗位空缺等情况,安排到其他岗位,成为客户经理等,仅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三年左右。通常30岁之前,基本上还是大头兵。
李群最初的职业生涯亦开始于国有银行基层。他回忆说,当年他在建行基层工作时,最大的梦想是30多岁时成为支行行长。这个梦想最终实现了,但却是在他离开建行,跳槽到民生银行(600016)之后。
通过跳槽过渡职业瓶颈,缩短奋斗年限,成为很多不甘在论资排辈的职级通道里熬资历的国有银行基层干部的不二选择。以往只能在体制内终老的国有银行基层员工,期冀通过跳槽改变既定的命运轨迹。
随着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体制更加灵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崛起和机构网点扩张,国有银行的各级人才有了更多职业选择。
多位受访的银行地方分支机构人士表示,当地股份制银行中高层多来自国有银行,职级普遍比跳槽前有所提升。一位华夏银行(600015)东部地区二级分行部门负责人表示,自己在国有银行干了20年,才熬到业务主管,跳槽到华夏银行之后,实现了到部门总经理的飞跃。
与国有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的机制更灵活,创新能力较强,对于员工的能力提升有很大的促进。李群回忆,自己原来在建行的时候积累了一定的银行基层管理经验和金融基础,但加盟民生银行之后,其个人能力、业务视野以及收入才真正获得飞跃。“民生的创新基因很强,机制很锻炼人。”
除了略显固化的升迁机制,国有银行一些传统优势也在竞争中有所削减,“躺着赚钱”的舒服日子一去不返。近年来,国有银行也在谋求向“大零售”战略转型,基层机构向零售业务下沉。
昔日国有银行面对的主要是有求而来的对公客户,如今却要放下身段,深入社区面对居民开展业务。日复一日面对琐碎而繁重的零售业务和相对低端的零售客户,国有银行员工的职业优越感也在渐次消退。李群透露,他与银行以前的同事和朋友交流,一个明显的感觉是他们的锐气少了,缺少以往那种“没有我谈不下来的客房”的自信。
一些从业者认为,在国有银行难以体现个人价值,转换跑道,从体制内跳出来,找到更能证明自己的领域和行业,则成为很多国有银行基层员工跳槽的动因。不过,一位国有银行区支行前主管表示,国有银行员工跳槽有一定的年龄段特点,通常30岁之前的人一般会选择可以预见的、稳定一些的传统金融机构。工作经验五年以上的人,可能会考虑去更具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领域。
李群认为,虽然从国有银行出来的人越来越多,短期看对国有银行产生不小的冲击,但在其体制之下,人没有什么不可替代性,岗位设置是固定的,会不断有“新鲜血液”进来。在他看来,离职潮不会对其体制有什么实质撼动。
不过,国有银行的一个优点是工作稳定。一位建行二级分行风控部门业务主管,就是看中了国有银行的这种安稳,婉拒了当地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伸过来的橄榄枝,选择在具有可预见性的职业轨道上继续前行。虽然目前仍升职无望,但“慢慢熬,总会排到我的”。(来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