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及时转变以往单纯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思路,拓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在首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苏教育行采访活动中如是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重视教育是我国的传统,如何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的人才更是重中之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中国大学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这也是“创新能力”首次被提出。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应及时转变以往单纯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思路,拓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鉴于此,南京大学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作为突破口,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展“三三制”教学改革,在本科阶段分为“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阶段和“专业学术”、“交叉复合”、“就业创业”三条发展路径,使全校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发展路径,从而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在全国网络媒体江苏教育行采访活动中,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陈骏校长表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两者目标一致,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但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发展的总体把握,更侧重于创新思维的开发;而创业教育则更注重的是如何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是灵魂,是创业的前提和基础,是创业的源泉。创业的本质与核心是创新和创造,在岗位上立业、开拓事业,创办新企业、开拓新岗位等都是创业,它不是局限于创办企业或公司,而是更加强调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陈骏校长还介绍了南京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践行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融通的理念,融入整个“三三制”人才培养体系,贯穿大学四年教育的全过程,以创新创业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和成果孵化为主要内容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陈骏说,这种教学模式采用个性化多种形式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校内。
对于这种变化,有学生直言和传统课程的知识灌输不同,“这种教学方式让自己主动参与,更大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同时为以后融入社会打下了一定基础。”
自由的氛围是万木成材的沃土
自由的环境让创业氛围愈加浓厚,在学校各种资源的支持下,有些学生跃跃欲试,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创业。化工学院的博士生王丹亮就是其中一位。他说,对于每个创业项目学校总是尽可能的给予帮助,但也不是盲目指导,老师总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想法是否符合市场化需求,能不能在脱离帮助的情况下存活。
说到学校的无私支持,戏剧《蒋公的面子》主创人员温方伊也表示,学校从内容辅导、场地安排都给予最大的便利。两年来《蒋公的面子》上演185场,票房达到1500万。去年更是走出国门到美国参加商演,票房没有借助任何政府力量。